d
:::

月之美術館-翻轉鹽水小鎮的文藝復興、創生計畫

在地挑戰

鹽水曾是臺南地區倒風內海重要商港,因狀似灣月,又稱為「月津」,居民以海船直接與大陸珠港貿易,俗稱「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擁有許多輝煌歲月和豐富史蹟。雖然一年一度的元宵蜂炮、月津港燈節聞名國際,帶來大量觀光人潮,但一時的觀光節慶活動並無法結合場域優勢及在地特色形成完整產業,難以從根本解決近年人口快速流失的問題,吸引更多年輕一代投入在地發展。

創生DNA

臺南市鹽水區公所與在地「禹禹藝術工作室」,結合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以藝術來創造當地特色產業,透過打造結合在地景觀、引發住民共榮感的藝術特區-「月之美術館」,來凝聚在地共識,發展出蜂炮之外的鹽水文化。月之美術館並非單一之藝文場館,而是結合鹽水好幾條巷弄所組成、貫穿整座小鎮的藝術基地。月之美術館計畫結合舉行藝術工作坊、藝文行旅、閒置空間活化等,逐步在鹽水營造友善藝術環境,催生小鎮特色品牌,甚至開啟與國際交流的互動。

案例說明

鹽水坐落於臺南市北部,曾是倒風內海重要商港,因狀似灣月,也名「月津」,居民以海船直接與大陸珠港貿易,俗稱「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可見當年的興盛。一銀巷、王爺巷、中正路周邊街區仍保留舊時的木屋、合院與紅磚屋。中山路上建於清道光二十七年間的八角樓,就是當年富商「葉連成」的辦公大樓,擁有獨特的人文歷史景觀。

 

雖然鹽水有古月津八景,歷史文化悠久,文風鼎盛,但也面臨人口外流與老化問題。當地一年一度的元宵蜂炮、月津港燈節雖然聞名國際,帶來近百萬的國內外觀光人潮,但一時的觀光節慶活動並無法結合場域優勢及在地特色形成完整產業鏈,導致年輕一代仍選擇離鄉,造成當地人口成長緩慢且不斷流失。

 

臺南市鹽水區公所為了發展當地特色產業,選擇結合在具人文史觀之在地巷弄與藝術,與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攜手,共同打造月之美術館計畫,創造住民共榮感的藝術特區、凝聚在地共識,發展出蜂炮之外的鹽水文化。

 

在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與鹽水在地藝術團隊的催生下,「月之美術館」計畫以鹽水具人文歷史景觀的巷弄所組成,包括一銀巷、王爺巷、中正路等,讓整座小鎮成為藝術基地,結合指標裝置藝術作品設計活動,發展岸內糖廠影視基地,美化歷史街區文化藝術閒置空間,推動友善藝文空間、厚植文化藝術實力,讓鹽水透過地方產業再造,形成友善藝術環境,催生小鎮特色品牌,達到地方創生的願景。

 

藝術 × 月津河燈會 創生鹽水小鎮

 

鹽水月津河,早年河道淤積,國民政府興建縱貫鐵路時,當地人因風水理由拒絕興建車站,讓鹽水逐漸沒落。2004年當時的臺南縣政府開始整治月津河,解決長年惡臭並恢復河岸滯洪池功能。2010年月津港整治完成,縣府與在地藝術家合作,以鹽水月津港親水公園為主要地點,結合附近景點,舉辦第一屆「月津港燈節」,成為全台最美燈會。

 

然而,熱鬧一時的觀光節慶活動,並未在當地發展成具特色的地方產業。當地許多年輕人仍因為沒有可以發展的產業而離鄉。2010年縣府及鹽水區公所找上了在地成立、深耕藝術的「禹禹藝術工作室」團隊,在盤點地方資源、人文歷史景觀並凝聚各方共識後,選擇以藝術結合在地景觀,打造鹽水地方特色產業。

 

藝術如何形成小鎮共識,成為鹽水的地方特色產業

 

「禹禹藝術工作室」的創辦人陳禹霖、陳禹廷兩兄弟,是鹽水少數的年輕人。陳禹廷表示,「同學們因為沒有可以發展的產業而離家」,但也不禁想「沒有年輕人的鹽水,未來怎麼辦呢?」所以,他們提出以藝術來做地方創生,「因為我們只懂藝術啦!」

 

陳禹霖、陳禹廷兩兄弟聽過父親講過早年鹽水風華燈會的歷史,因此決定用藝術設計重現家鄉過往的輝煌。團隊在元宵節沿著月津港河畔設置美麗的藝術裝置,初次試辦就獲得廣大迴響;2012縣市合併後市府擴大舉辦,逐年邀請藝術團隊策劃,融合地方歷史人文景觀與自然地景,讓月津港燈節成為觀光客口中的「藝術奇幻燈節」。

 

為延續燈節為鹽水小鎮帶來的文化與藝術能量,2019年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啟動「月之美術館」計畫,整合每年吸引近百萬觀光客之鹽水蜂炮、月津港燈節,並透過常態性展演及季節性活動策畫,促進地方產業整體發展,擴大延續觀光節慶效益,並期望能以此做為出發,發掘更多不同的可能性。

 

「月之美術館」計畫:以藝術整合小鎮巷弄與閒置空間、打造藝術生態博物館

 

2019年「月之美術館」計畫秋季展活動,由5組藝術家於鹽水小鎮內的2條老街、4條巷弄進行藝術創作,讓小鎮瞬間成為「沒有圍牆的美術館」。指標裝置藝術作品包括超大型超萌兔兔,可攀高望遠的登月津津十五號,還有聲光互動裝置,成為超人氣打卡景點。

當年發起籌辦月津港燈節的陳禹廷說,「月之美術館」計畫除了帶動鹽水小鎮巷弄內的藝術氛圍,更創造出一個適合青年移居的空間,讓年輕的藝術家可以透過這個計畫找到夢想。「我們希望吸引更多剛畢業或有想法,有不同領域專長的藝文青年,能夠在這裡獲得實驗的舞台,並讓地方累積不同產業的藝術新創。」

 

用藝術翻轉鹽水小鎮  持續創生

 

「月之美術館」計畫作為鹽水藝術產業之推動架構,除了在不同季節規劃主題策展之外,也讓更多藝術家的精采作品因此保留了下來,逐步打造「整個鹽水就是一座美術館」。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葉澤山進一步說明文化局對於月之美術館之整體計畫,除了藝術展演外,未來將持續修復鹽水老屋、活化閒置空間,辦理藝術工作坊、並與學校合作開設藝術課程規劃等。未來,鹽水四季都將有觀光藝術節慶活動,來奠定藝術小鎮品牌、帶動藝文漫遊行旅、提升在地產業觀光能量,最終達到地方創生的目標。

 

隨著愈來愈多藝術團隊加入月之美術館計畫,鹽水的街道巷弄、居民乃至於地方文化,都成為「月之美術館」計畫珍貴的藏品。「月之美術館」計畫成功營造鹽水成為藝術團隊的友善特區,吸引更多有想法、有創意的藝文青年移居鹽水、駐地創作,讓整座小鎮注入更多活水,催生更多屬於鹽水小鎮的特色品牌。每次節慶活動更為鹽水帶來超過10萬名遊客造訪,體驗小鎮之美,並創造當地超過300個年輕一代的就業機會,讓鹽水成為以藝術與在地景觀為核心之地方創生示範區,用藝術帶動小鎮的整體永續發展。

 

 

資料來源:

  1. 臺南月之美術館秋季展 藝術家駐地鹽水 以藝文創生小鎮(商業周刊,2019.12.11)
  2. 臺南小鎮的藝術復興 — 月津港燈節十年有成,空山祭作為充滿實驗性的新生兒(初耳雜誌,2020.02.07)
  3. 鹽水「月光之城」、龍崎「空山祭」耶誕跨年浪漫首選 感受最藝術、最在地的燈節 就在臺南(TNR台灣新論,2019.12.10)http://tnr.com.tw/txtsemple.aspx?id=29303
  4. 2019臺南月津港燈節:以鹽水漾起的藝術之光,連結在地的成功創生(旅飯,2019.01.31)
  5. 用藝術翻轉小鎮,用文化接駁世代(未來城市,2019.12.02)
  6. 臺南地方創生 獲中央通過左鎮、鹽水、新營3案 核定總經費超過5億4千萬元(臺南市政府全球資訊網,2020.01.17)
計畫小檔案

「月之美術館」計畫-以鹽水具人文特色之街道巷弄為展場,邀請居民共同參與藝術創作,詮釋古鎮歷史氛圍。透過常態性展演及季節性活動策畫,將過去吸引百萬國內外觀光客的鹽水蜂炮、月津港燈節等觀光節慶活動,轉型為具節慶性質、紮根在地的生態博物館。月之美術館計畫除了結合街道巷弄規劃藝術展演外,也修復老屋立面、活化閒置空間、辦理藝術工作坊、與學校合作課程規劃等,來奠定藝術小鎮品牌、帶動藝文漫遊行旅、提升在地產業觀光能量,進而達到地方創生的目標,打造地方特色產業,帶動城鎮整體永續發展,建立以藝術與在地景觀為核心之地方共生示範區。

 

關鍵作法

  • 以「月之美術館」計畫作為創生架構,整合觀光節慶活動發展地方特色展業:以月之美術館計畫為地方創生產業推動架構,整合每年吸引近百萬觀光客之鹽水蜂炮、月津港燈節,透過常態性展演及季節性活動策畫,擴大延續觀光節慶效益,並發展地方特色藝文產業。
  • 結合在地景觀打造藝術小鎮:以生態博物館為概念,保存推廣區域鹽水巷弄內相關文史、生態資源,同時透過藝術家進駐策畫,設置常設藝術作品,建立指標藝文景點,發展出蜂炮之外的藝術文化。
  • 活化鹽水閒置空間:鹽水區內老屋眾多,極具人文特色。透過老屋立面修繕、私有路屋修繕補助、以住代護等活化策略,美化歷史街區文化藝術閒置空間,打造共同工作空間,吸引特色產業進駐。
  • 發展在地藝文產業:整合鹽水豐厚的人文典故與巷弄歷史脈絡,劃定藝文特區打造共同工作空間,推動友善藝文移居、藝文品牌共生等,厚植文化藝術實力,發展地區特色產業及小鎮品牌。

創生推手

  • 臺南市鹽水區公所
  • 臺南市經濟發展局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禹禹藝術工作室等